近日,上海航运保险协会2025年第3期期刊正式发布,聚焦航运保险及相关行业热点,内容丰富详实,涵盖监管数据、市场动态、国际趋势、行业研究等多个领域,为业内人士带来全面且深入的资讯参考。
监管之声:船货险保费数据出炉
2025年4月,全国船舶险及货运险保费收入360,248万元,其中船舶险60,866万元,货运险299,382万元;上海地区船货险保费收入50,941万元,船舶险17,868万元,货运险33,073万元。
5月,全国船货险保费343,314万元,船舶险53,046万元,货运险290,268万元;上海船货险保费38,242万元,船舶险14,887万元,货运险23,355万元。
1-5月,全国船货险保费1,979,408万元,船舶险506,825万元,货运险1,472,583万元;上海船货险保费451,075万元,船舶险232,266万元,货运险218,809万元,上海船货险保费收入占全国22.79%,上海船舶险保费收入占全国45.83%,上海货运险保费收入占全国14.86%。
行业与国际动态:市场趋势与核心变化
行业动态方面,4月中国出口集装箱综合运价指数平均值1112.88点,较上月跌4.5%;沿海散货综合运价指数月末1044.02点,跌2.7%;远东干散货指数租金指数月末1175.89点,跌9.2%;中国进口原油运价综合指数月末1378.88点,涨18.4%。
国际动态中,慕尼黑再保险指出2025年重塑海运业格局的五大核心趋势,包括地缘政治分裂、基础设施老化、包容性人才文化等。IUMI则聚焦自动船舶风险,推动建立海事调查时效机制。
行业研究:电子提单与绿色船舶保险
电子提单在实践中面临法律与挑战,联合国《电子可转让记录示范法》提供立法范本,新加坡、英国等已立法认可其效力,我国《海商法(修订草案)》也新增“电子运输记录”相关内容。
绿色船舶保险迎来机遇与挑战,全球双燃料船舶数量增长,我国内河船舶绿色转型潜力大。但新燃料技术风险、法规标准不完善等问题仍需解决,保险公司需迭代产品、建立科学风险管理体系。
此外,期刊还收录了仲裁案例、风险减量研究及协会动态等内容,为航运保险行业发展提供多维度视角。
(本文内容来源于“上海航运保险协会2025年第3期期刊”)